来源:【中国吉林网】

在那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用生命
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抗日赞歌
他就是徐光

1932年,局势动荡不安,徐光受中共东满特委的派遣到珲春县工作,担任中共珲春县委书记。这里群众基础良好,山川地形复杂,为游击战提供了绝佳条件。1932年9月,中共珲春县委把各地分散的武装队伍统一编成珲春县岭南(烟筒砬子)、岭北(大荒沟)游击队。为了加强和扩大游击队的力量,中共珲春县委又以岭南、岭北游击队为基本力量统一编成了珲春县游击总队。下设两个大队,人员共130多名,珲春县游击队得到迅速发展和壮大。
由于经常遭受敌人的“讨伐”,烟筒砬子的老百姓粮食、食盐、衣服等物品都很缺乏,生活十分艰苦,徐光召集县委成员认真研究群众的实际困难,商议后决定派6名游击队员袭击板石乡张六沟日本人的畜牧会社牧场。侦察得知,驻守当地的武装自卫团都去了县城,只留下放牧员。游击队抓住时机,趁着夜色悄然摸进牧场。他们迅速将放牧员安置在屋内,随后把160多头牛连夜赶往烟筒砬子游击区。徐光将60头牛留在烟筒砬子,又带领一部分人赶着100头牛前往春化“山林队”驻地,换来布匹、食盐等急需物资,回到烟筒砬子后全部分给群众,切实解决了大家的生活难题。
1933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一二六指示信》,徐光和县委成员立刻认真贯彻执行。当时珲春县境内有东北军三个营,徐光深知争取他们的重要性,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深入救国军中开展统战工作。珲春县委在马滴达小学校操场举行了盛大的“兵民联合大会”,2000多人齐聚一堂。徐光主持大会,群众和100多名救国军士兵纷纷到场。会上,代表们义愤填膺地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宣传抗日救国理念,号召兵民团结一心。人民群众向救国军士兵赠送慰问品,士兵们深受感动,热泪盈眶,坚定地表示不把日寇赶出中国誓不罢休。
然而,日本侵略者对蓬勃发展的抗日力量惶恐不安,对根据地展开血腥“讨伐”。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势力,1933年6月,徐光率领由根据地群众和儿童组成的慰问队前往三道沟马营屯慰问救国军,同时打算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到达后,双方举行了联欢会,结束时已是深夜,慰问队前往离马营屯一里的雪岱山游击队驻地休息。不料,驻马滴达的鬼子兵趁着夜色偷袭。哨兵发现敌情后立即鸣枪示警,熟睡中的游击队员们被惊醒。危急时刻,徐光临危不惧,沉着指挥队员们战斗。为了掩护同志们突围,他亲自带领一组队员吸引敌人火力。战斗愈发激烈,大部分同志成功突围,但徐光所带领的队员因敌众我寡,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战斗结束后,同志们在河边树林里找到了徐光的遗体,还有他那把常带在身边的小刀……
徐光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
但他的英名
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他的革命功绩
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在追寻和平与正义的道路上
奋勇前行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殷维
图片来源 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
初审: 王韬 复审: 张彦梅 终审: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中国吉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